這一密封環國外壟斷近50年,卻被我國一個小公司研發出來
在船舶、核電及軍工等各個領域的建設中,都有一個必不可少的“小零件”叫做密封件。對于大型的核電站來講,它是核安全一級設備的關鍵零部件,是防止放射性物質泄漏的重要保障。
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密封件,被美國公司壟斷了長達半個多世紀,而為了能夠也擁有中國自己的密封件,有一個團隊一直在努力。
1 關鍵部件
核反應堆放置核燃料的壓力容器,直徑在4米以上,容器分為筒體和端蓋兩部分,結合面采用2個金屬密封圈進行密封。當反應堆處于工作狀態時,容器內部的核燃料產生高壓和高溫,容器端蓋和筒體的結合面會產生分離的趨勢,此時就需要具備記憶功能的金屬密封環發生回彈,彌補該分離,從而實現密封功能,防止核泄漏。
而金屬密封環的這項制造工藝,只有美國掌握。
2 自主研制
這家公司位于浙江寧波,名叫“天生密封件”。這家公司的負責人名叫厲行根,寧波慈溪人,原本是一家民營工廠的員工。但是在20世紀90年代,他從工廠辭職,創辦了屬于自己的公司,那就是天生公司。
在起步階段,公司的主要業務就是生產各種民用密封墊圈,比如高壓鍋墊圈等。再后來,厲行根發現,對一些核電站使用的密封圈,我國暫時沒有公司能夠自主生產,不得不依靠美國。這可是一個商機。
在2007年,在秦山核電站與美國的一次投標競爭中,雖然寧波天生密封件有限公司以高出美國公司20分的顯著優勢中標,但美國卻以不提供“C型密封環”要挾更改中標結果。當時中國沒有一家公司能夠生產出核密封環,如果美國以此為要挾拒絕供貨,對中國的核電站來講無疑是致命的打擊。
美國這個做法可以說是非常霸道,因為當時中國還沒有自主生產C型密封圈的能力。另外,國外每年都要對C型密封圈漲價15%,雷打不動。
所以當美國提出這個要求之后,厲行根覺得已經沒有中標的希望了。但是秦山核電站卻表示除了購買每個公司的密封墊還會購買中國公司的密封圈。如此做法讓厲行根感到非常感動,當時他就發誓,無論如何,都要把這個C型密封圈拿下。
雖然有了目標,但是進程卻沒有那么順利。為了能夠研發成功,厲行根還組建了相應的研發團隊,把很大的精力都投入到研發當中,但是成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公司一度到了破產的邊緣。
為什么C型密封圈這么難生產呢?一方面,他們需要高精尖的技術,誤差要非常精確。差一點點都不行。為了能夠研究出C型密封圈,厲行根從來都沒有放棄,對生產的每一個過程都進行了研究,密封圈內有一個彈簧,光是這個彈簧,就研究了很長時間。
3 破繭
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在2011年的時候,厲行根團隊終于研發出了,C型核級密封圈,當時引起了行業內的很大轟動。
這一創新成果打破了國外壟斷,使國外同類產品價格降低70%?,F在,我國已經有多個核電基地,都已經用上了國產密封件產品,比如連云港核電基地、廣東核電基地等。
4 追趕
機械設計及流體密封領域首席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玉明肯定的說:在靜密封方面,已經完全打破了國外的壟斷,達到了國際的先進水平。中國的密封行業確實有了長足的進步,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的追趕空間。
王玉明院士說:某些方面有所超越,但是在動密封的方面,我們還有一定的差距。動密封方面,像壓水堆核電站的主泵的密封,這個機械密封,還沒有到最后完全替代(國外同類產品)的地步。這方面還是要花大力氣去繼續攻克難關。
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這“四基”是制約中國工業發展的瓶頸,也是中國制造在一些領域“大而不強”的主要原因。
上一篇:重大突破!中國首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用戶評論